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明的思考

    黄明哲,廖清成,刘笑添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首先要求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必须注重自身的文明建设,即自身的执政文明建设。深入研究和积极探讨执政文明建设的对策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3年04期 361-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集体领导原则与委员会制的内在冲突

    王愉人

    分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过程及组织形态特点,阐述了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的适用范围,透视用委员会制管理国家事务与集体领导原则之间的内在冲突。指出:在委员会制的组织框架内运用公共权力管理国家事务,无论如何强调集体领导原则,也难以克服和防止个人崇拜、个人专权及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也难以解决党政不分的历史性难题。

    2003年04期 367-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产生

    许建鹏

    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做了系统的考察,认为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市民社会的社会基础、理性主义的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培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2003年04期 373-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WTO对中国发展的深层影响

    蔡元

    人们较多关注的是"入世"经济方面的变化。然而,WTO的某些深层影响可能对我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更具重要作用,它对于经济全球化、政治现代化、学习化社会的构建和文化的多元化、中产阶级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等都有着显著的意义。

    2003年04期 378-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社会阶层理论的哲学基础与作用管窥

    王莹

    新社会阶层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根据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划分阶级阶层的标准,阐明了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客观历史性,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是观察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2003年04期 383-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

    谭世贵,舒海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独立司法人格的同质法官群体是目前我国司法改革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我国法官价值取向政治化、法官管理行政化、法官构成非专业化以及法官与社会关系亲密化的现状,提出应当加强法官的教育培训,创建新型的法官制度,理顺法院的内部外部关系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构建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提供条件,从而促进个案的公正审判、法律的统一实施和社会法治观念的形成。

    2003年04期 387-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11条

    刘素江

    一国依据冲突规范适用某一外国法时,如果该外国法与本国公共秩序相抵触,则可援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或限制该外国法的适用,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但如果滥用公共秩序保留,则会适得其反。我国《民法典(草案)》虽然确定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3年04期 392-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4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基因时代知识产权的法理革命

    王少杰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基因时代,与基因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凸显出来。为此,有必要确立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从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性质、立法思路等方面推进这场知识产权的法理革命。

    2003年04期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再思考

    邓翊平

    从外贸代理的法律属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外贸代理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合同法》提出了具体建议。

    2003年04期 400-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结婚条件的几点立法思考

    叶英萍

    对我国现行的结婚条件及其立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结婚条件的立法建议:以禁止性规定的方式来要求结婚的必备要件;扩大禁止结婚的消极要件的范围;实行登记与仪式相结合的结婚程序;增设结婚登记公告制度。

    2003年04期 405-410+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0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内地与香港离婚法律制度的比较与协调

    蒋琳,郭平

    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离婚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间的差异,提出了协调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003年04期 41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法上的自然人

    郭秀丽

    自然人在民法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民法上的自然人只是一种虚化,是适用于自然人的民事法律规范的人格化的统一体,其确切的法律称谓应是自然人人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人与自然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从完全相分离的状态到部分回归,直到在民法领域实现完全复归,为自然人人格向自然人的全面复归创造机会。

    2003年04期 417-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海南省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郑远强

    从海南省利用外资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入手,对海南建省以来利用外资与GDP增长率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利用外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获得外来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利用外资深层次目标方面明显不足,海南省经济仍然属于资金推动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2003年04期 420-424+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生态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符国基

    回顾与反思了海南的发展战略,探索了海南长期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论证了海南发展要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模式,阐述了生态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海南建设生态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优势,得出了生态省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的结论。

    2003年04期 425-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虚拟企业的性质

    解树江

    在交易费用的理论框架内探讨了网络经济中交易费用下降的路径,说明了正是交易费用的下降使企业不断地将交易由企业内部转向市场,进而导致了虚拟企业的产生。

    2003年04期 430-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上市公司中层经理业绩评价与激励——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

    胡国柳

    在对中国一家上市公司的中层经理业绩评价与激励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中层经理业绩评价与激励体系的建议,并从公司治理角度对该公司相关体系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

    2003年04期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小说重写结构型本事的四种基本模式

    黄大宏

    在利用本事重写时,有的本事及其情节对派生文本的形成具有结构作用,包括本事的叙述结构可用作新文本的叙述模式;情节则可以用作演绎新文本的出发点,或被置于叙述因果链上,以推动叙述的发展,是重写者据以讲述一个新故事的结构依据。另外,重写者还可以通过删削、节取、压缩、摘要等方法抽绎本事的叙述功能体情节。

    2003年04期 441-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明代文论视野中的“趣”

    胡建次,邱美琼

    "趣"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在明代文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多视域展开,表现为:在诗论中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曲论、词论及小说理论中也得到运用或阐说。这标示出了"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盛兴。

    2003年04期 449-452+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断裂与错位——论《长明灯》的空间解构意味

    黄晓华

    《长明灯》作为一个关于空间的寓言,不仅揭示了人物活动场景的文化意义,同时揭示了与这些场景相对应的言说主体位置及价值体系的意味。正是通过揭示这一生活空间—文化空间—话语空间—价值空间交织中的一系列延异与断裂,《长明灯》解构了传统的空间观。

    2003年04期 45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逼近与还原——人文价值标准的确立与文学史重构

    翟永明

    人性是文学表现的核心,自然性和社会性是构成人性的两大支柱,社会性压倒自然性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这是由特定历史环境决定的。人性理论也是文学批评的终极依据,尤其在文学史重构中更显重要,它将引起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换,这种转换造成的文学史模式的变动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作品的重新定位,作家的重新审视,作品意蕴的更多发现。

    2003年04期 45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顿悟与象征——《都柏林人》中“死者”的结局引发的几个问题

    鲁苓

    乔依斯的《都柏林人》以其独特的表现艺术使其成为与莫泊桑、契可夫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这部短篇小说集的意义还不仅仅如此,它通过"顿悟"和"象征"两种手法对人物心路历程的描述已经越过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界面,使其带有很浓的前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色彩。

    2003年04期 463-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呼啸山庄》的艺术结构评析

    李渝凤,罗伟

    以《呼啸山庄》的艺术结构为探讨对象,旨在阐释这种复杂的叙述模式与文本内涵的密切关联。

    2003年04期 467-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宏大的叙述——弗莱整体性文化批评观的生成与向度

    何志钧,马建英

    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交相作用,使诺思洛普·弗莱成为一位文化批评家,弗莱批评理论与荣格、弗雷泽、马克思主义、新历史主义、新批评等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

    2003年04期 470-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对高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

    漆绮慧,温习文

    《预算法》颁布之后,在高校推行了新的预算管理方法,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预算制度的改革,需要不断提高执行和运用《预算法》的能力,同时深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003年04期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总目次

    2003年04期 48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